2017年國內專用車市場欣欣向榮,這更像是風暴來臨前的美好一刻。在未來五年內,國內專用車行業或進入洗牌期,九成企業將出局或邊緣化。
據漢陽專用汽車研究所數據,1-9月,國內專用汽車八大類產品累計生產173.1萬輛,同比增長32.45%,其中,罐式車、自卸車的產量分別為8.6萬輛、29.7萬輛,增長幅度均高于60%,市場需求旺盛。
這樣的高增長態勢是否正常?能否一直延續下去?專用車企業在行業高增長中應該做些什么?在不久前的武漢商用車展上,中集車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集車輛)董事總經理李貴平,詳解了專用車市場變化及行業趨勢。
中集車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貴平
兩大利好促增長
在李貴平看來,2017年國內專用車市場的高增長,離不開宏觀經濟的影響,特別是受到了兩大政策性利好影響,行業發展趨勢出現了轉折性的向好。
首先,宏觀經濟穩中向好。“在我們看來,今年中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這給專用車行業吹來了暖風,讓我們從經濟高速增長中獲益良多。”李貴平認為,中國經濟在“十九大”推動下,強勁態勢早已不是一個數字能夠全面反映,方方面面都比較景氣。
其次,受政策性增長拉動。“國務院今年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我們的物流業和專用車制造業將成為最大受益者之一。”李貴平說。
在李貴平看來,在未來,受各類新法規影響,五類專用車市場需求將不斷釋放。“一是粉罐車;二是危險品運輸車;三是電商、快遞配送車型。由于17.5米大板車不合規會退出市場,替代車型需求加大;四是車輛運輸車。到明年6月底前后,中置軸轎運車需求會爆發得更徹底;五是渣土車。”
作為專用車行業領頭羊,中集車輛今年業務也隨大勢持續高速增長,其營收同樣大幅增長。“2017年,中集車輛在中國的業務貢獻量,超過全球銷售額的50%,這是一個喜人的信號。” 李貴平透露。
行業洗牌加劇
盡管專用車市場增長喜人,但并不代表著所有的專用車企業都能坐收紅利,反而要警惕半路掉隊。
“在未來,中國專用車行業會進入一個嶄新階段,也將會面臨著新的變化。”李貴平強調,在“十九大”的強力推動下,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在新時代影響下,專用車行業同樣會步入一個全新時期”。
“今年國家加強了對制造業排放的控制措施,這樣一來,會使得我們這個行業里面很多裝備及技術落后企業停產,使得更多訂單向大廠集中。”在李貴平看來,國內專用車行業進入一個新時代后,行業洗牌會不斷加劇。“我預計未來五年內,中國專用車行業會有20至30家公司成為核心戰隊。”
據漢陽專用汽車研究所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9月份(公告300批次),行業內有生產資質的專用車企業高達1228家,前三季度新增企業94家,達到歷年之最;且產業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東部經濟發達省份。
也就是說,國內專用車行業未來集中度會加強,90%左右的企業會被淘汰出局或邊緣化,只會剩余下不到10%的精英企業。
轉型升級成必然
如何避免不掉隊?李貴平開誠布公,給出良方:“轉型升級,這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
李貴平表示,通過公司的實踐對行業的啟示來看,他認為有三大轉型關鍵。“一是傳統制造行業是可以轉型升級成功的;二是創新項目可復制性進一步得到了驗證;三是轉型升級必先在組織上做好革新準備,在文化上減少傳統因素的束縛,在人才育成方面下狠功夫。如果沒做扎實,就貿然投入,很有可能花了大筆錢,買到一個失敗的教訓。”
李貴平坦言,在轉型升級中,中集車輛也是不斷去探索。“比如,技術的進步非朝夕之功。在燈塔項目(中集車輛全自動化工廠項目)開展之前,中集車輛經過一個個項目不斷探索,有成長進步,也有跌落和挫折。不斷的探索,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發和技術基礎。我們更加聚焦半掛車生產制造主業,根據我們的產品特點,編制了其他產品平臺規劃,并進入車輛集團戰略規劃修訂。”
在轉型升級的探索中,中集車輛也再次給行業樹起標桿。據李貴平描述,中集車輛新建成的東莞燈塔工廠是首家推行自動化生產的專用車企業,完全是用生產汽車的方式來生產半掛車(采用模塊化生產方式),這在國內屬于首例。同時,在環保涂裝、污水處理等環保方面甚至超過不少汽車制造廠,比如,在機器手噴漆時聞不到任何異味,處理后的污水可以養金魚。
相比起自身企業的發展,李貴平看得更遠,期待的是專用車產業整體性的升級。“我們希望通過模塊化設計,利用適度的自動化生產技術和數字化管理體系,來推進企業的轉型升級,同時也能推進整個行業的升級。”
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專汽網[www.738928.com]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專汽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專汽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專汽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專汽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權,請聯系刪除。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3、同時為給讀者帶來更豐富的資源信息,專汽網從即日起誠征好稿,投稿郵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